这商行起初呢,确实是商贾们离乡背井,到了外地,却因为没有落脚之处,每日住在客栈,多有不便,于是大家凑了份子,在异乡租个宅子,供乡中的一些客商居住,久而久之,一些学子和生员由于要远游,又或者进京赴考,这些未来之星,自然是那些低贱商贾一向巴结的,因为便免不了以同乡的名义,邀他们到商行下榻,这些读书人呢,一开始只是家境贫寒的在那儿聚集,到了后来,由于读书人聚的越来越多,大家住在一起,又是同乡,免不了吟诗作对,谈一些风雅之事,其他的读书人,便也都爱去那儿凑热闹,渐渐的,商行所住的商贾越来越少,却成了读书人的聚集之地。
这些读书人都有一个特点,一方面都有功名,若是没有功名,人家也未必让你占这个便宜,另一方面,大家都抱团,甚至有一些同乡的‘大人物’,如某个京官,某部堂的一些大员,偶尔也会去关怀一番,终究是同乡,提携后进,乃是传统,而正是通过这些形式,整个京师,就通过同窗、同年、同乡、师生之类的关系,结成了十分严密的关系网,在这关系网之下,既有领袖人物,这种人闭门不出,甚至极少露面,有的是尚书,有的是侍郎,至不济,也是个郎中、主事,下头呢,又有许多小京官,再下头,便是许多的生员,生员们依靠这层关系和商行来结识这些‘大人物’,好得到某些庇护,甚至是提携和提点,而大人物呢,也需要下头的生员们为他造势,有些不方便说的话,不方便做的事,自然也有人去为他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