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包含的史实,上自尧舜,下至秦穆公,其中年代最早的《尧典》《舜典》《皋陶谟》《禹贡》等篇,过去一般人老是以为是虞夏时代的文章,近代学者已证明这部分真的《尚书》也是儒家的伪托,不过著作年代还在周朝,比东晋人的伪《尚书》更有价值些。因为虽是伪托,也必有所依据,而时代较早的著作,所依据的传说,真实性必较多。《尚书》篇名,多用典、谟、训、诰等字煞尾,正和现在的宣言、布告、会议录、讲演集一类的文章相仿佛,所以被称为记言之史。其中有《洪范》一篇,代表原始的哲学思想,以水火金木土五行为世界万有的基本元素,又提出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等关于政治的原理原则,统名“九畴”,颇为儒家所重视。
四十七 《诗经》
《诗经》是一部乐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大半是民歌,分十五国,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〇五篇,以叙事诗为多。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多叙事诗与祀神歌。总计三百〇五篇。相传诗的原有篇数在三千以上,经孔子删削而存此数,但《论语》即有“诗三百”的话,恐孔子未必删削过。现存的《诗经》为《毛诗》,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那三家都失了传,现在《毛诗》是所谓大毛公者传授的。《诗经》附有《诗序》,分“大序”“小序”,“小序”列在每篇诗的前面,是说明诗中大意的,“大序”是连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总论全书的。诗序的作者问题,没有定论。诗的来源据说是定期采集而来的,古时有采诗之官,每年八月乘轩,周游国中,采取歌谣,陈于天子;又天子巡狩各国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当时采集的区域,以黄河为中心,十五国风不过是今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几省里面的,所以《诗经》是北方文学。但《周南》《召南》的背景却在江汉一带。诗的修辞方法有所谓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叙述,比即完全譬喻,兴是先写背景而后明白叙述。诗有所谓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