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的版本有12种之多,南宋闽刊本尤为珍贵。旧时藏书家所称的北宋刊本,据今人考证即南宋闽刊本。此本辗转流传至同治年间,陆心源以金百两,归于闻名于世的皕宋楼,但所存只有351卷。“光绪末,陆氏死后,不幸,其子以十万元之代价将皕宋楼所藏尽售于日本人,此书也随之归日本静嘉堂文库。”“现存《太平御览》刊本,以此本为最古。”[7]南宋蒲叔献刊本(蜀刊本),此本国内也不见,日本尚存残卷二部,一藏于宫内省图书寮,一藏于京都东福寺。到明代有两个版本:明倪炳校刻本和明活字本。清嘉庆年间有:清张海鹏刻本、清汪昌序活字本和清鲍崇城刻本。光绪年间有:广东重刊鲍氏本和石印鲍氏本。另外有日本仿宋聚珍本。
《太平御览》的目录学思想在宋代及后世影响深远。宋王朝非常重视文化事业,所编纂的史上有名的类书还有《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册府元龟》,它们与《太平御览》一起被称为宋代的“四大类书”,而《太平御览》则是最先编纂且有“类书之首”的称誉。虽然四部类书内容各有侧重,但是编纂体例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他三部书在目录上深受《太平御览》影响。一方面,都体现出尊经和正统观。又如《文苑英华》“赋”的类目依照天象、岁时、地类、水、帝德、京都等安排,《册府元龟》全书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君、宗室等31部,类目的名称有异,但观念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分类目录的安排,都先分大类,然后细分为各小类,这样眉目清楚,便于读者查寻。又如《太平广记》虽然收集的全部是小说,但作为正统类书《太平御览》的补充,该书的分类目录借鉴了《太平御览》的编排方式,题材分为92大类,附以150多个子目,类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