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当时官方称呼改为中国驻印军)在美军驻印度的兰姆伽营地整训了一年多。蒋介石也很够意思,一边从昆明空运新兵补充到各个师团,一边从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运来美式武器装备部队。到了一九四三年底,憋足了劲的远征军开始反击了。廖耀湘率领新二十二师,孙立人率领新三十八师,从印度的列多出发,向缅甸北部进发,缅北反攻战正式拉开帷幕。
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第三营行进至大奈河北岸的拉加苏时,被日军团团围住。史迪威下令刚抵达新平洋地区的新二十二师先锋部队六十五团前去解围。他制定的方案是:沿大奈河北岸,直扑拉加苏,解围后再渡河夺取大洛,控制整个大洛平原。这个命令如果下给了别人,也许就会遵照执行。但第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是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个性很强。他认为,如果遵照史迪威的命令,确实能够很快解围,但那是正面硬攻,只能迫使敌人撤退。此后渡河攻取大洛,风险很大,很可能陷入苦战局面。傅宗良不但能看出原方案的弊端,还制定出新的进攻方略。他的谋划是:立刻渡河,沿南岸挺进大洛,这样既可以切断日寇据点孟关的后方补给线,又能迫使北岸围攻第三营的敌人撤回南岸,以确保战略意义非常重要的大洛,这样既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拉加苏之围也能不攻自解。傅宗良是个很有胆量的人,他认定自己的计划正确后,竟然不向上级报告,在一九四四年一月五日清晨,渡过大奈河,沿南岸往大洛进击,同时将计划电报给尚在印度列多的的廖耀湘。廖耀湘接到电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拍案叫绝,认为这就是古代兵法中的“围魏救赵”。廖耀湘本身就是个喜欢出奇兵的人,傅宗良这一招很对他胃口。但是史迪威晓得后,很不爽,觉得这是对他权威的挑战。他立刻给廖耀湘下令,要求按原计划实行,并将傅宗良撤职。廖耀湘考虑再三后,决定还是着眼于实际作战效果,向史迪威报告说这次行动是经过他批准的,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然后写了封信,把情况以及具体作战方法一一做了说明,让副师长李涛携带赶往前线。傅宗良志在建功立业,听说史迪威要撤他的职,很受打击,同时对廖耀湘替他承担责任十分感激,表示愿肝脑涂地以报答师长的知遇爱护之恩。六十五团的官兵们晓得这一情况后,都发誓要死拼,绝不让师长难堪。他们披荆斩棘,沿着险道快速前进。激战三昼夜,不但迫使日寇从拉加苏撤军回援,还歼灭了日寇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五连队第三大队。史迪威接到报告后,还不太相信,亲自跑到战场验收战果,甚至连敌人尸体也一具一具地点清。事后他给蒋介石发去电报,要求嘉奖傅宗良,并提请撤回撤免傅宗良的前电。从此事可以看出,史迪威虽然性格高傲,但当发现自己错了,会马上承认。不像有的领导,明知自己错了,但为了维护面子,干脆一路错到底。结果面子虽然保住了,却往往造成很大祸患,搞得怨声载道。这样的面子,不晓得有何价值?从这点来看,史迪威还是个不错的领导人。至于廖耀湘,惟善是从,主动替下级承担责任,就更加难得了。这次战役之后,他更得军心了。桀骜不驯,跟同僚格格不入的傅宗良公开说,我甘为廖师长所用。廖耀湘也向人表示,傅宗良只有我能用。从中可以看出,廖耀湘不仅能将兵,而且能将将,是块能统领大军的料子。孙立人见廖耀湘替他的部队解了围,双方的合作就更加融洽了。孙立人跟傅宗良性格差不多,跟上司和同僚往往合不来。而廖耀湘虽然不爱交际,而且跟同僚打交道时习惯直呼对方的名字,显得有点愣,但大家都喜欢他。连邱清泉、史迪威、孙立人这样出名难相处的人,都对他表示友好。这是因为廖耀湘除了本事过硬,让大家觉得少了他不行之外,待人真诚、表里如一、不争功、不显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