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其他讽刺小说,如《肥皂》与《高老夫子》,深刻地揭露了表面上推崇孝女、保存国粹、满口仁义道德的新旧之间的人物,暗地里却在孝女或女学生身上做贪淫的白日梦。甚至在《兔和猫》《鸭的喜剧》等小说中,鲁迅在表现动物可爱的同时,也表现了动物界残酷的生存法则。《呐喊》与《彷徨》中只有《一件小事》是以人的善性厌弃主体的恶性,这是托尔斯泰主义影响的结果;不过在《呐喊》与《彷徨》中《一件小事》显得很另类,其他小说则是拜伦、尼采式的恶魔精神的表现。
《朝花夕拾》描绘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对传统的颠覆与对自由的向往。鲁迅通过对《二十四孝图》的解读,嘲讽与批判了儒家的孝道。“老莱娱亲”让一个七十岁老头拿着“摇咕咚”娱亲,是拿肉麻当有趣,“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尤其是“郭巨埋儿”,就更令小鲁迅害怕,觉得家境不好该埋的正是他。这些念头是颇不合于孝道之善的。小鲁迅向往的是自由,从周玉田读《鉴略》时,鲁迅着迷的是《山海经》;从寿镜吾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念念不忘的是他的百草园,他的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成长中的鲁迅越来越孤独,对故乡绍兴也产生了疏离之情,他在《琐记》中说:“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在《朝花夕拾》中,最具有恶魔意味的,一个是鲁迅喜欢的动物,一个是鲁迅喜欢的鬼魂。《朝花夕拾》的第一篇就是《狗·猫·鼠》,如果我们能够与《呐喊》中的《兔和猫》以及鲁迅其他作品中的动物联系起来看,那么,就会发现鲁迅喜欢的动物系统也是具有反传统的恶魔意味的。